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史 > 西方美术史

矫饰主义的艺术-文艺复兴美术史(8)

拉斐尔在 1520 年艺术事业正达颠峰之际骤然逝世,接着罗马在 1527 年被神圣罗马帝国劫掠,使得意大利的政治、经济一落千丈。虽然米开兰基罗长寿,能够一直活到十六世纪中末期,但是大环境的改变使艺术人才凋零,文艺复兴可以说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于是西方艺术的发展逐渐走入另一方向,即巴洛克风格。而矫饰主义﹝Mannerism﹞则夹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之间,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流派。

矫饰主义的定义

  在视觉艺术当中,矫饰主义所指的是在欧洲的绘画、雕塑、建筑上所呈现的一种极度明显的风格,特别是在意大利,其时期大约是在 1520 年至 1600 年之间。其特征是藉由瘦长的形式、夸大的风格、不平衡的姿势来描绘人类和动物,以此产生戏剧化和强而有力的影像。

  「矫饰主义」这个名词来自意大利文「手」﹝Mano﹞这个字,在中文翻译上不太容易,因为「矫饰」这两个字很容易引起人的负面联想。它象征手工的表现多于观察和思考的研究,是一种艺术的衰败。这种看法从文艺复兴盛期之后,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并且将它归咎于艺术家过度模仿米开兰基罗而产生的。

  事实上,米开朗基罗的中年以后对于文艺复兴太过均衡、和谐的古典风格并不满意。他追求更多肢体动作上的变化,夸大情绪的反应,使人物的身体产生更多律动感,也产生更多表情。由于米开朗基罗这种对外在形式的夸张表现方式,使他的后期作品被指称为有「矫饰主义」的倾向。

  这种艺术形式曾被蔑视了三百多年,到了二十世纪初在绘画及雕刻方面,这类十六世记的作品才开始受到重视而获得正面的评价,至于同一时代的建筑要则要到一九三○年代,才有人发现「矫饰」二字亦可用之于上。艺术学家发现这类艺术家,企图反抗米开兰基罗和拉斐尔所表现的艺术原则,其精神与勇气和二十世纪反叛性艺术家具有很多相近之处。

  矫饰主义最重要的建筑师是罗曼诺﹝Giulio Romano﹞,雕刻家是姜波隆那﹝Giambologna﹞,而重要画家则包括彭托莫﹝Jacopo Pontormo﹞、科雷吉欧﹝Antonio Correggio﹞、巴米加尼诺﹝Francesco Parmigianino﹞、布隆津诺﹝Agnolo Bronzino﹞、丁托列多﹝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维诺内些﹝Paolo Veronese﹞、葛雷柯﹝El Greco﹞。

画家建筑师:罗曼﹝Giulio Romano, 1499 ~ 1546﹞

  罗曼诺是意大利的画家与建筑师,他相当早熟,十六岁就成了拉斐尔之主要助手,帮忙教廷宫室的绘画工作,并且在拉斐尔死于 1520 年时,继续完成工作。1524 年他来到了曼杜瓦﹝Mantua﹞,碰到了刚萨加公爵﹝Federigo Gonzaga﹞,在 1524 年到 1534 年间替他整建了得特宫﹝Palazzo del Te﹞。

得特宫
﹝Palazzo del Te﹞


1524 ~ 1534 年

罗曼﹝Giulio Romano﹞之作品

杜瓦﹝Mantua﹞,意大利

  得特宫原先只是想设计成结合一个郊外避暑屋和马房于一体,相当朴实的建筑,可是当公爵看到罗曼诺之设计时,非常喜欢,乃要求将这栋建筑扩大成如宫殿一般的尺度,其中有一个围绕在方形建筑中的中庭。这个中庭一方面是一个通道,一方面也是整个设计之重心,带有一点近似都市广场之味道,建筑之北立面是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乍看之下好像是标准文艺复兴宫殿之构成,但细看后则会发现其企图挣扎出文艺复兴建筑准则之手法。

  在得特宫内,他画了许多装饰画。《巨人的灭亡》﹝The Fall of the Gigants﹞ 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分,它那特殊的视觉假像效果,显示出怪异的趣味,与其老师的风范真是大相径庭。

巨人的灭亡
﹝The Fall of the Gigants﹞


1526 ~ 1534 年

罗曼诺﹝Giulio Romano﹞之作品

湿壁画

得特宫,曼杜瓦﹝Mantua﹞,意大利


 

画家:彭托莫﹝Jacopo Pontormo, 1494 ~ 1556﹞

  彭托莫是文艺复兴盛期画家沙托﹝Andrea del Sarto﹞的学生 。1515年,他完成一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约瑟在埃及》﹝Joseph in Egypt﹞。

约瑟在埃及
﹝Joseph in Egypt﹞


1515 ~ 1518 年

彭托莫﹝Jacopo Pontormo﹞之作品

油彩.木板,96 x 109 公分

国家画廊,伦敦,英国

  在这幅画中,他发展出一种具有革命性,全新的风格,后人称之为「矫饰主义」。在这种风格中,画家不再受到透视的拘束,也不必受当时所谓合理、客观的形式所限制,他可以任意使用光线、色彩和比例,又可从别的艺术借取资料;唯一的要求是创作出有趣的构图,富有感情的观念,颜色必须漂亮而具激发性。

  1518 年,彭托莫在佛罗伦萨的圣米契尔?维西多明尼教堂﹝Church of S. Michele Visdomini﹞完成一件奇怪而又带震动性的作品《圣母、圣婴与圣徒》﹝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他把达文西和拉斐尔的特性混合起来,再加上沙托的光暗表现,呈现出一种不安的气氛。

圣母、圣婴与圣徒
﹝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


1518 年

彭托莫﹝Jacopo Pontormo﹞之作品

油彩.木板,214 x 185 公分

圣菲利其达教堂,佛罗伦萨﹝Florence﹞,意大利


 

画家:科雷吉欧﹝Antonio Correggio, 1489 ~ 1534﹞

  科雷吉欧在 1489 年出生于意大利巴马﹝Parma﹞ 51 公里外的科雷吉欧镇﹝Correggio﹞。他的画风受到达文西与曼帖那的影响,并且成为巴洛克风格的起源。

  他为巴马大教堂的圆顶作了巨大的壁画《圣母升天图》﹝Assumption of The Virgin﹞,画中把正在升天的圣母置在圆顶的中心,周围一圈圈的圣徒与天使围绕着圣母向上缓缓升起。

 

圣母升天图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1526 ~ 1530 年

科雷吉欧﹝Antonio Correggio﹞之作品

湿壁画,1093 x 1195 公分

主教堂,巴马﹝Parma﹞,意大利

  当观赏者抬头观看的时候,飞升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使其视点自然地移向天使身上,直到它消失在中心点为止。这幅画中的人物大部分赤身露体,呈现出纯真的感情。

画家:巴米加尼诺﹝Francesco Parmigianino, 1503 ~ 1540﹞

  巴米加尼诺与科雷吉欧是属于同辈,都是出生于意大利巴马﹝Parma﹞的画家,但两人的风格却呈现强烈的对比。早期虽然他曾受到科雷吉欧的影响,但是在他二十岁前往罗马之后,却受到拉斐尔更大的影响。1527 年,当罗马遭遇神圣罗马帝国的浩劫之时,他正在制作一辐巨画《圣杰诺米的幻影》﹝The Vision of St Jerome﹞。

 

圣杰诺米的幻影
﹝The Vision of St Jerome﹞


1527 年

巴米加尼诺﹝Francesco Parmigianino﹞之作品

油彩?木板,343 x 149 公分

国家画廊,伦敦,英国

  这幅画中的圣母呈现拉斐尔的风格,但又带着米开兰基罗的雄伟特性,而圣杰诺米的形象则来自达文西的构图,画中光线十分强烈,与科雷吉欧的柔光截然相反。

  他最有名的作品是一幅尚未完成的《长颈圣母》﹝Madonna with the Long Neck﹞。

长颈圣母
﹝Madonna with the Long Neck﹞


1534 ~ 1540 年

巴米加尼诺﹝Francesco Parmigianino﹞之作品

油彩?木板,216 x 132 公分

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意大利

  画中坐在宝座上的圣母,一袭蓝色披肩不经意地搭在白色裙子上面,强烈的呈现拉斐尔的风格,而躺在她双腿之间的圣婴则在沉睡着,圣母旁边的一群天使以兴奋的表情注视着圣婴。画中圣母,与躯体形成不正常比例的细长颈子,以及圣婴特长的身体都是矫饰主义绘画的特征。圣母背后的背景还没完成,巴米加尼诺就过世了,只留下建筑物的圆柱和远处的景色。
 

画家:布隆津诺﹝Agnolo Bronzino, 1503 ~ 1572﹞

  布隆津诺是矫饰主义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受到当时在佛罗伦萨掌握权力的麦第奇家族的赏识和支持。在彭托莫的教导下,他的作品呈现自己的风格,素以笔法精致、感情冷漠、色彩刺目著称。例如他所画的肖像《托雷多的埃莱诺拉和她的儿子麦第奇》﹝Eleonora of Toledo with her son Giovanni de' Medici﹞,就是一幅体现他个人画风的完美例证。

托雷多的埃莱诺拉和她的儿子麦第奇
﹝Eleonora of Toledo with her son Giovanni de' Medici﹞


1544 ~ 1545 年

布隆津诺﹝Agnolo Bronzino﹞之作品

油彩?木板,115 x 96 公分

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意大利

  在暗蓝色背景的衬托下,衣着华丽的贵妇人与孩子,神态安静冷漠,就像瓷人一样,具有冷冰冰的高雅气派,与观众之间也似乎都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感。这种疏离的气氛与文艺复兴盛期人物形象的亲和力,形成强烈的对比。

  布隆津诺的另一幅名作《维纳斯、邱比特、和象征贪欲的时间》﹝Venus, Cupide and the Time﹞,具有同样精致、优雅、冷漠、刺目的特色,此画含义颇为隐晦费解。画面中心的裸体邱比特正拥抱着裸体的母亲,这一情景无疑会引起人的性欲和冲动。不过,他们优美的姿态和形式上的完美,也同时缓和了这种情色之感。

 

维纳斯、邱比特、和象征贪欲的时间
﹝Venus, Cupide and the Time﹞


1540 ~ 1545 年

布隆津诺﹝Agnolo Bronzino﹞之作品

油彩?画布,147 x 117 公分

国家画廊,伦敦,英国


 

画家:丁托列多﹝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 1518 ~ 1594﹞

  丁托列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也是矫饰主义的重要画家。他生于威尼斯的一个染匠家庭,也许是在斑斓的染坊中耳濡目染的缘故,自幼对绘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为了纪念他这段不平凡经历,他给自己取了「丁托列托」的绰号,意思是「染匠的儿子」。

  丁托列托年轻时曾跟随提香;但是他生就桀骜不驯的脾气,每每与老师顶撞,终于被提香赶了出来。他十分着迷于米开朗基罗强劲有力的造型艺术,为此他专门研究这位大师的作品;从绘画到雕刻的各个作品,都进行了大量的素描揣摩,并立志要将米开朗基罗的造型和提香的色彩融为一体。因此,在丁托列托的作品里,我们在感受到威尼斯画派一脉相承的绚丽色彩的同时,也被源于米开朗基罗的矫饰主义风格所震撼。

  丁托列多在正式创作之前,常以蜡人模拟习作,并寻找最富动态的构图、最剧烈的视点及最强烈的采光效果,结果使他的作品常呈现出特异的空间,观者需从非传统的角度来欣赏画面,有时甚且会感到头晕目眩,再加上丁托列多善于以笔触表达感情,令其作品呈现了不安的质素。

  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中即以特别安排的透视方式进行构图,使得观者需沿着空间急骤缩小的对角方向由左下而右上欣赏画面。同时,丁托列多将主角基督置于画面的中央﹝头后有光圈者﹞,消失点则置于画面的左上方,当观众的视线在中心点及消失点之间来回移动时,便感受到不安而强烈的动态。

 

最后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


1592 ~ 1594 年

丁托列多﹝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之作品

油彩?画布,365 x 568 公分

乔治教堂,威尼斯﹝Venice﹞,意大利

  在丁托列托最负盛名的女体作品《苏珊娜出浴》﹝The Bathing Susanna﹞中,他发挥了他描绘曲张健美的人体的专长,柔和的光韵使柔嫩的肌肤焕 发出异样的观感。

 

苏珊娜出浴
﹝The Bathing Susanna﹞


1557 年

丁托列多﹝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之作品

油彩?画布,146.6 x 93.6 公分

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Vienna﹞,奥地利

  「苏珊娜出浴」是《圣经》中的一则故事:苏珊娜是商人的妻子,在家中的池塘沐浴,族中的两个长老乘机偷看她的胴体。当然在丁托列托和许多画家的笔下,题材本身的道德感是处于次要地位,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借助「沐浴」这一情节充分表现裸女之美。

画家:维诺内些﹝Paolo Veronese, 1528 ~ 1588﹞

  艺术大师提香有两个伟大的弟子:丁托列托和维诺内些。

  在提香过世之后,维诺内些便在师兄丁托列托的画室学艺。由于受到家乡维洛那的传统绘画风格影响,维诺内些习惯用银灰色调。虽然他的历史与宗教题材作品较之提香和丁托列托少了一分狂放的激情,但在女性丰盈玉润的刻画上却多了些世俗的富贵与奢华,如《摩西的发现》﹝The Finding of Moses﹞。

摩西的发现
﹝The Finding of Moses﹞


1570 ~ 1575 年

维诺内些﹝Paolo Veronese﹞之作品

油彩?画布

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Vienna﹞,奥地利

  这种流畅清新的绘画风格,尤其突出表现在欢宴、喜庆的享乐场面。在那个时候,清欲的宗教理念深入了大多数人的心灵,资产阶级式的享乐主义风尚不甚流行。画家们不敢直接面对世俗生活中的享乐场面,只能代之以宗教、神话中的某些相关题材。

  维诺内些的代表作《利瓦伊家的盛宴》﹝Feast in the House of Levi﹞是以《圣经》中,耶酥揭穿犹大伪善面目的「最后的晚餐」为题材。在这个题材上任何画家都会用严谨的笔触,悲愤的基调作画,但是维诺内些却饰以大量世俗享乐化的形象。

 

利瓦伊家的盛宴
﹝Feast in the House of Levi﹞


1573 年

维诺内些﹝Paolo Veronese﹞之作品

油彩?画布,555 x 1280 公分

学院画廊,威尼斯﹝Venice﹞,意大利


 

画家:葛雷柯﹝El Greco, 1541~ 1614﹞

  葛雷柯被誉为是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画风受到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彭托莫﹝Pontormo﹞、巴米加尼诺﹝Parmigianino﹞等意大利矫饰主义画家的影响。

  葛雷柯揉合各家之长形成自己极端个人化的矫饰主义风格,他用色阴沈而尖锐,常用蓝色、黄色、鲜绿和生动的粉紫色作强烈对比,画中人物肢体刻意拉长,呈现神经质似的紧张感。

  葛雷柯的代表作《脱掉基督的外衣》﹝The Disrobing of Christ﹞,画面描绘基督的外衣被众人剥掉和瓜分的情景。祂身穿着红色的外袍,被一群人包围着,面部显露出安详的表情。

脱掉基督的外衣
﹝The Disrobing of Christ﹞


1577 ~ 1579 年

葛雷柯﹝El Greco﹞之作品

油彩?画布,285 x 173 公分

主教堂,托利多﹝Toledo﹞,西班牙

  这幅画的布局相当严谨,基督那大而明亮的双眼正仰望着天国,祂的头部四周围都是一些正在狞笑的侧面像;在祂高大身躯的左侧,站立着一名身披盔甲的武士,神情忧郁地看着我们,右侧是一名穿线袍的刽子手,正动手撕扯他的袍子。

  画面的底部,又有一组对称的人物:右侧是一个身穿黄袍的人正在往十字架上钉钉子,左侧是二位女子和玛利亚,她们正悲伤地观望着右侧穿黄袍人的举动。

  在这幅画中,葛雷柯放弃了文艺复兴时期极为重视的透视法所塑造出的纵深感,而将全部激动人心的力量放在人群的挤压上。基督似乎是被黑压压的人群推向我们,使我们彷若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