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理论 > 书法理论知识

书法黑白美及其空白研究

〖内容提要〗

●黑白是书法艺术欣赏、批评及其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能否很好地对待、认知和处理黑白,不但是检验一个书家是否很好领悟和掌握书法特性进行有效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测验一个欣赏者是否理解作者创作意图、审美追求、表现方式并从中产生美感的重要桥梁。

●书法艺术所构成的“形态美、质地美、韵律美、力感美、气势美、结构美、章法美、意境美、风格美、自然美”无不与黑白发生关系,黑白美蕴含于每个“共同美”之中。书法的每一种美一旦离开作品的黑白,便不复存在,无从谈起。

●正确认知、深刻理解、努力探索黑白美,不但有益于书法欣赏和书法批评,而且更有益于书法创新。

●书法艺术之所以永远不会终结,就因为书法艺术永远不会尽善尽美。也正因为如此,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书家,不断对旧的书法样式进行变革,以此推动书法艺术永无止境循环往复地前进着。



大凡书家,都必须借助于“白纸黑字”这种特定的表现形式,把蕴藏在内心世界的精神意识表达出来。黑白这两种单色材料一旦经书家的手笔,就能构成艺术作品。黑白色感不以富丽堂皇灿烂夺目见胜,它象一支简洁和谐的奏鸣曲,仅用一两种乐器便构成明快优美的艺术语言。中华民族之所以对黑白二色那么偏爱和敏感,自有其审美心理的根源。炎黄子孙生来是黑眼睛、白眼珠,他们发明创造的太极图、围棋也选择了黑白二色。在自然界,熊猫、喜鹊,特别是丹顶鹤,黑项黑尾白身子,二色相间,再加上头顶一点红冠犹如红印章,恰似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古人不仅发现和运用了黑白美,而且还创造出了黑的墨和白的纸,并使二者由此产生了不解之缘。

没有黑白的巧妙对应,没有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没有书法艺术。也由于黑白的分布,才形成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空间美。一个好的书家不但要善于用眼睛观察、发现,用心灵感悟美妙黑白感的自然现象,还要善于用各种手法通过创造黑白美的旋律,去吸引和提高观众的欣赏趣味。那么,要想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的本质,从总体上把握书法艺术及其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必须加强对黑与白的研究。

一、黑白的基本概念

(一)黑白的发端

黑白的观念由来已久。据《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白,西方色也”。这是黑与白的较早概念。而阴阳较早的概念是指日光的荫、射和向背。阴阳的这一意义后来逐渐引伸、上升为哲学中的特定概念,指对关联的事物间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概括。“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含有“道理”、“规律”之义。这里的阴阳已被推及万物,视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总规律。而“黑白”作为“阴阳”的组成因素之一,黑为阴、白为阳,黑白的本义亦因此逐渐引伸、上升为哲学中的特定概念。

(二)黑白的概念

黑,或称作玄。玄者,黑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之又玄称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玄黑为“道”之色相。现代科学释黑色是白光被物体全部吸收所产生,是赤、橙、黄、绿、青、兰、紫色颜料的总和。故黑谓众色之主,亦称色彩之父。黑充满了神秘、无限、幽远、冥灵、深奥之感。五彩缤纷的世界,无处没有黑的影子、黑的“基因”。黑,在书法中是指毛笔蘸墨书写在纸上的点画。墨所富有的浓、淡、润、渴、晕渗等变化,表现出寂静、古雅、幽玄等极为深远的东方精神。古今虽有用其他颜色书写的例子,如用金粉银粉等,但这毕竟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表现手法,在历史上始终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黑色。

白,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白就是空白,是纸绢的底色,是点画以外的空白,是艺术家有意识的“留白”。色彩学称白是赤、橙、黄、绿、青、兰、紫色的总和。宗教释白为“菩萨之心”,表示“明心之净洁”。白与寂、空、灵和“无”相通。白者,无也。这个无不是与“有”相对的“无”,而是有内涵的实体。释家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家的“有无相生,无为而用”等观点,是空白意识的最好注脚之一,“无为”而无不为也。这里的“无”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包含着生命与生机。白,是作品中笔墨未涉及之处。书法除了墨线造形特点外,空白的积极参与是另一个显著特点,。中国书画的空白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空白便没有书法。空白和墨线一样起着神采飞动、意味深长的作用。空白是审美上“大象无形”的形,它在尺幅中是“有限的”,更是“无限的”,因为它能使欣赏者引发出无数美好的遐想。

受哲理与宗教精神的影响,不染杂色的黑白书法艺术,在广大欣赏者心目中是神圣的。这便是传统书法艺术之所以仅用黑白二色的基本原因。

二、黑与白的关系和规律

(一)黑与白的关系

黑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的相对属性。依阴阳的哲学观点,则黑为阴,白为阳,黑与白构成了辩证统一。因此可以说,一幅书法作品充满了辩证法,越是成功的作品,其中的辩证关系越多。黑与白的矛盾统一产生了形,具有了视觉形象。黑与白是相对的一对比色,二者缺一不可。文学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都可能影响到书法理论与实践。汉字一旦成为书法艺术,空白就成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审美对象。空白意识是作为工具的汉字成为艺术的书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文人画成熟完美的一大特征。黑由于白而得到充分显现,白随着黑而留下大小相间的空白。空白大都是较抽象的,唯其抽象,才能容纳无限的外延。但空白作为书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又都是“有象”的,因为它对画面起着补充、衬托、意境延续等作用。空白与墨线“阴阳相交”方可“无中生有”而成艺术。在素纸书法作品中,白色是基本色调,黑色只是白色基调的点缀。反映在阴文金石拓片中,黑色是基本色调,白色是黑色基调的点缀。

黑白感虽重要,但也不应排斥中间色调在书法创作上的应用。黑与白的中间色系是灰,灰和黑相比“灰”成了“白”,灰和白相比“灰”又成了“黑”。因而,无论把黑分多少层次,在书法作品上仍然是黑与白的对比。鲜明、强烈的黑白对比,并不妨碍灰色调子的调和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书法完全可以运用丰富的中间色调,但其应该融化在整体的黑白关系中。在这里,中间色调是服从于黑白而不是与黑白相抵触。只有在这样的原则下去使用中间色调,才不会失掉明快、强烈、统一的黑白感。

黑的是字,白的也是“字”。这说明“书”在有笔墨处,而“书”之妙趣在无笔墨处。有处仅存迹象,而无处乃传神韵。点画和空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黑白虽只有简单的两色,但要处理得巧妙恰当,使它在画面上产生特殊美感、发挥应有作用,却不是易事。因此,更需要书家通晓并运用黑白的基本规律。否则,将难以练就善于发现黑白感的眼界,也难以在画面上弹奏出动人的黑白和弦的优美旋律。

(二)黑白的基本规律

阴阳理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早已弥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不明阴阳,几乎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化体系。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无不受这一哲学核心的支配。书法中的“黑白”等一组组对应关联关系的基本规律,也无不寓于“阴阳”的基本规律之中。

1、黑白的对立性。

其对立性是指以“黑与白”为代表的一组组对应关联关系的属性相反。如动与静、曲与直、浓与淡、内与外、左与右、上与下、枯与湿、阴与阳、大与小、粗与细、虚与实、向与背、藏与露、中与侧、方与圆、繁与简、避与就、疏与密、正与奇、收与放等等。这种属性相反在书法中有一定普遍性,但它与辩证法中的“矛盾”一词不完全是一回事。这种对立仅是用于属性类同又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马与树、人与花等属性不同又不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则无从对立。这种对立是相对的。如曲为阴,直为阳,曲中之曲为阴,曲中之直为阳,直中之曲为阴,直中之直为阳;再如左为阴,右为阳,左中之左为阴,左中之右为阳,右中之左为阴,右中之右为阳。由此可知,黑与白等一组组对立属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黑白的制约性

其制约性是指黑白等一组组对立关系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克制约束的。如“正”偏胜则“倚”可制之,“方”偏胜则“圆”可制之,“实”偏胜则“虚”可制之,“大”偏胜则“小”可制之,“粗”偏胜则“细”可制之,“燥渴”则“湿润”可制之等等,反之亦然。

3、黑白的互根性

黑白之间不仅互相制约,且在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其根、相互为用。无左就无右,无外就无内,无收就无放,无浓也就无淡……。一句话,黑白之间不可能脱离任何一方而孤立存在。

4、黑白的相济性

黑白相济就是黑白的对立统一。中国美学对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这两种形态向来有不同侧重,但它只能“偏胜”而不可偏废,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一观点亦即阴阳相济。书法美学同样强调“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反对纯刚纯柔,偏执一方。倡导“骨肉相称”,“刚柔相济”,强调“阴阳刚柔不可偏陂”。违背这一准则,就会出现弊病,降低审美价值。“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合”与“接”就是指阴阳交感相济。应用在书法创作中,就是要做到黑与白,骨、力、势与韵、味、趣的完美统一。

三、黑白在书法中的意义和作用

书法给人最直接的视觉印象是强烈的黑白对比,书法不同于其它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黑白。书法自来反对“布棋”、“布算”;讲求“平中见奇”、“奇正互见”;讲求“平正”与“险绝”的辩证统一。这当中,处理好黑与白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造成“布棋”、“布算”的最大原因是,只注重了墨线(即黑)的作用,而忽视了空白(即白)的作用,二者过于失调以致偏废。书法艺术离不开空白就如人离不开空气。所以,决不能把纸绢这一书法载体看成毫无表现力的“死”物,而应精心考究墨法破底色后留下的“白”的艺术效果。康定斯基曾说:“白色对于我们的心理作用,就象是一片毫无声息的静谧,如同音乐中倏然打断旋律的停顿。但白色并不是死亡的沉寂,而是一种孕育着希望的平静”。

(一)书法伴随黑白而生

书法是毛笔蘸墨施于空白纸上而成,亦即黑与白二者相合在同一刻而产生。在这一过程中,刚与柔、动与静是阴阳二气的主要体现,是生命表现的两种基本形式,也是汉字演变成书法艺术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

(二)黑白贯穿于书法形式之中

黑白在书法中普遍存在。每个汉字、每一行字、每幅作品都有各自相应的空间,而黑白无不存在于这些空间之中。对这些空间关系进行处理,实际上就是对黑白成份的重新划分、调整。每个汉字的结构(即小章法),其各个点画的长短、粗细、疏密、虚实、浓淡及各个点画间的布白都有美的规律可循。小章法是大章法的基础,大章法是小章法的有机结合。所以,章法离不开字法,章法和字法都离不开黑白。

(三)黑白是书法审美的重要因素

书法美学虽然纷纭繁杂,但从阴阳属性来划分,不外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者的表现形式有所侧重。表现在黑白(亦即布白)处理上,则有疏淡与茂密的不同。书法的黑白对比,主要是通过点、线的疏、密、粗、细来调整。这些点、线在创作中是循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的,每一部分都应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使相互间发生有机联系,而不应相互排斥和抵触。点线本身具有深、浅、浓、淡不同的色度,依靠黑白对比效果而产生互相联结的作用。点线的有机结合,是构成丰富多变的黑白色感的重要手段。书法审美中的黑白感,并不单指一块黑色对着一块白色,黑白感是在错综复杂中不断变幻着的。所以,在旧的点画结构形态基础上,为增加点画的表现力,适时加进一些块、面,以加大空白的调整力度和广度。只有充分调动有利因素,才可能使黑白色感不单调乏味,才可能呈现出多种多样富于变化的色调和黑白构成。

四、处理好黑白关系,有益于书法创新

  书法发展到当代,书体俱备、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相应的技巧日趋复杂和成熟,审美品评观念趋于稳固,创作手法已形成套路。但这种成熟的、现成的东西因天长日久而形成坚不可摧的势力、趋于保守。使现代的很多人面对它时只有遵循,而不容怀疑、革新。这种成熟、稳固、套路,无疑束缚和消磨着人的艺术创造力,成为书法高度发展中的弊病。仔细辨别不难发现,其成熟复杂中不免泥沙俱下,这就需要对那些华而无用的成份进行剔除,合并那些有用的星散成份,留下有用的成份。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创作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更新观念,创造、使用新的艺术手法,创作具有想象余地和欣赏新空间的作品已成为当代书家的第一要务。

(一)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

从哲学观点看,“新”具有向上、前进的意义。新的可能是“美”的,“最美”的,也可能是“丑”的。创新的最佳结果是既“新”又“美”。只“新”而不“美”,甚至是“丑”,这种“新”就毫无创造意义。反过来,“旧”的可能是“美”的、“最美”的,也可能是“丑”的。我们所说的“创新”,应该是剔除“旧”的“丑”,创造“新”的“美”。作为艺术,只要它是真正“美”的,就会永远受到人们的珍视。现代的书法创新,是一种艺术面目与风格的流变追求,它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客观存在和必然趋势。

(二)以线条为突破口,重新审视黑与白的辩证关系。

书法的线条具有巨大的容量和变化多端的特征,为书家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线条作基本语言,通过布白配置、疏密交叉及点与线的对比、线与线的对比、点与点的对比,创造新的点线组合形式,一种既是汉字又与旧的字形拉开距离,既具有传统审美因素又利于表现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在欣赏中以一种更为自由的心态、更为自由的想象力去接受这一新形式,使书法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三)用黑白调节结体

新时期以前的书法主要是通过“计白当黑”、“挪让”、“增减”以及异体字、通假字的运用等手段来改变汉字结构的空间构成的,有些方法人们至今还在沿用。但只依靠这些还不够,还必须寻找新的手段来改变旧结构的空间构成。

“模仿不是艺术”,“模仿”只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所以,书法不能只忠实于汉字原样,停留在基础层面,而应把每个汉字看做一个空间,然后对这一空间作艺术化处理。从书法史上看,汉字本身都是在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不断更替中发展的。在尊重汉字客体真实的基础上,对汉字的结构形式要素进行造型提炼,通过造型上的适度变更和不同处理,对前人的某些次要或不合理的因素加以剔除,对不突出的因素加以挖掘、创造,使其凸现出来,以丰富的线条构造,产生生动的新的结体样式,收到丰富别致的新的美感效果,这样便会逐渐形成新的风格。

书法与音乐象似,具有“二度文化性”(亦称“二度创造性”)。作曲家谱曲是一度创造,演奏者根据曲谱进行演奏成为二度创造。书法则是先有一度创造的实用文化符号的汉字,然后通过书家的书写使之成为二度创造的书法。其表现是:既是建立在文字实用文化符号基础上,又是对这一实用文化符号的摆脱、超越和向艺术文化符号的升华。

书法的创新,完全可以根据这一原理施以黑白的有机结合,对空间进行不同追求和多方面探索,依照其自身发展规律,进行辩证的变化,丰富风格内涵和辩证趣味。使创新后的结构苍老而不枯萎、质朴而不肿笨、潇洒而不浮滑、新奇而不怪诞、清丽而不纤弱。但变形、改造、革新后的字形必须还是汉字,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规范不能过“度”。书法艺术不需要人为地对汉字形体做画蛇添足的伪饰或“丑”化。一切不遵循规律、刻意填满空间、马虎切割空间、偏面留大空间的做法,都会导致满而沉闷、杂而不清、空而零乱与初衷适得其反的恶果。

(四)用黑白调节章法

一幅好作品,首先吸引读者的是好章法,其次是经得起推敲的单字。章法美与各种幅式、各种书体既有联系又受其约束。中堂、条幅、横幅、对联、斗方、扇面、团扇、条屏、长卷等幅式和每种书体对章法有着不同的要求。旧的章法秩序一旦形成并固定下来,它便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模式。一味地按照这些模式进行创作,将不会有新意可言。当代书法创作不打破这种封闭,就很难在形式上得到新的解放。要想赋予章法以新的活力,分解旧有的秩序,拓展新的空间,就有必要多思考黑与白的关系,书法与文字的关系以及对空白的关注。

黑与白是互补的而非对立的,是中和的而非冲突的。在追求线条表现力丰富性的同时,多关注线在空间中的组合关系,反复探索点画之间、单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主题与落款之间的呼应关系,由解放点画到解放空间,逐渐使旧有的程式化章法向新的空间式章法转换。

创新后的笔法、间架、布白和气象,给欣赏者的感受也应该是新的。就布白而言,其主体、落款、钤印都应有新的构成关系。书法作品的主体是指一幅作品的主要文字内容,它是显示书家笔墨风采和布白能力的主要部位。应重点考虑笔势的跌宕起伏、结构的张驰疏密、文字的大小正斜、墨色的枯湿浓淡、字间和笔画间牵丝过渡的出没隐现。尤其是要重点试验、反复研究黑白对应关系在通篇中的审慎应用。在此基础上,再慎重实施落款和钤印,要根据幅式、大小、纸质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落款和钤印方式。具体讲,就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单款、双款、穷款、长款,款字字体、大小、墨色、风格,印章的大小、朱白、多少、风格、型制及印泥颜色,当多则多,当少则少。使之与主体部分谐调搭配出最佳效果,真正起到画龙点晴和丰富画面的作用。款字和钤印并非少而精或多多益善,既要避免美中不足,更要防止画蛇添足。作品的主体、落款和钤印,都是一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几乎缺一不可。所以,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只有做到三位一体,浑然天成,才能成为上乘之作。

五、空白资源的开发利用

书法艺术之所以永远不会终结,就是因为书法艺术永远不会尽善尽美。也正因为如此,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书家,不断对旧的书法样式进行变革,在变革中寻求新的构成、新的样式、新的视野,新的美感,并以此推动书法艺术永无休止循环往复地前进着,才不断出现书体之变、风格之变、流派之变和形式之变。每当一种新的书法艺术样式的诞生,其优点与不足必然会相伴而来。出现不足(古今名人名作也有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面对不足,没有胆魄克服不足。旧有的书法样式有优点也有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对空白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必要对此引起更多重视。书法中的空白主要有两种:一是指画面空白;二是指联想空白。

(一)画面空白

画面空白是指尺幅上墨点画和红印章以外所有的空白,包括点画间空白、字间空白和行间空白。它虽然没有任何具象因素,都是无象空白,但它却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视觉式样中,与笔墨形态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空白的作用,笔墨线条要想表现出蕴含生命意味的力的运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张白纸如果不着一点笔墨或全涂成黑色,也就都没有空白可言。所以,要想表现节奏、气息、神韵、意境等,都离不开笔墨与空白的双重作用,二者缺一不可。用有色宣纸创作的作品、金石拓片和白文印章,其空白都有色。这类空白虽然有色,由于刀笔未曾涉及,所以,它本质上仍属于空白。

要想使画面空白更富有审美意义,就需要正确处理“单纯”与“复杂”的关系。“单纯”不是“单调”与“贫乏”,“复杂”也不是“繁琐”与“累赘”。“单纯”不是画面上的东西尽量地少,也不是书写不要深入细致。“单纯”是对书写中不必要部分的大胆省略,“单纯”更不排斥对重要部分深入细致的到位表现。“复杂”不是画面的东西要尽量地多,也不是书写不要简明扼要。“复杂”是对书写中重要部分淋漓尽致的刻划,“复杂”更不排斥对无足轻重部分的删节。要从黑白中寻找花样,通过对黑白的理解和巧妙运用,在“单纯”中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使结构严谨而有规律,不松散零乱且色调清晰,无重复涂抹,无混浊墨色,墨线及被墨线分割后的空白粗细长短宽窄舒适,不紊乱噪杂。这当中,黑白色块在不同线条的组织穿插中,都发挥着“主干”与“调节”作用。

“单纯”与“复杂”这两种表现手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一般来说,单纯的形式显得更简练、更概括;复杂的形式显得更具体、更丰富。对于真正想创新的艺术家来说,两种方法都值得引起重视并适当穿插应用。

(二)联想空白

联想空白是与画面空白相关联相对应的空白。它是指读者在欣赏一件作品时,偶尔出现的心理空白以及视线从画面空白在视觉旁鹜及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作用下,空白向纵深空间延伸、向周围延伸的潜意识空白。这种联想是以画面空白的相对无限和联想空白的绝对无限为前提的。在这里,主要由于有了联想空白的存在和参与,才使得意的外延无限扩大。

真正的创新之作,能给读者以新鲜感(即陌生感)。新鲜感使通常欣赏中的思维模式流程中断而出现“空白”。这时联想开始填充这一“空白”,“空白”越大,联想就会越丰富。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为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种“意义空白”并非是作品的缺陷,而是作品产生足以让人回味遐想效果的出发点。但作品给人的信息不能是离散的、破碎的、低层次肤浅的信息。书法作品所起的作用,不应是教科书或说明书的作用。 一般读者只是对作品内容的阅读,没有进入欣赏层面。一些“书家”为了让别人看懂“作品”,一直停留在“写字”层次上。更不可思议者,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相当多的人群、书法活动和书法话题中,一直以通俗易懂、象某家某派、可读与否、有无错字漏字作为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误导了许多人。这种对“写字”式的字法、笔法、章法、空白的惰性满足,已使书法艺术越来越降低了它应有的艺术魅力。这是不重视书法发展规律、书法本质、黑白美规律,不注重审美修养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观念的更新,研究的深入,各学科知识的渗透,使得创作以及创作的延续——欣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转化。人们在形式和内容上越来越注重当代审美性和当代文化内涵,有了新的创作观念和审美结构。要想充分体现联想空白的审美价值,就需要正确运用“夸张”与“写实”的手法。

“夸张”离不开“想象”,富于“想象”的艺术家在艺术上更适宜于运用“夸张”手法。但如今的“夸张”需要突破原始艺术的初级性和局限性,更需要突破“写实”界限进入更高阶段。随着夸张意识的增强,夸张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但“夸张”不能成为玩弄形式的游戏,更不能把夸张发展到“怪异”、“肢解”的地步。真正有意义的夸张,只能是合理的诗意的智性的夸张。“写实”是为了尊重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和深入细致地描写对象,表现其具体性和丰富性。“夸张”和“写实”艺术手法的运用,关键在于作者要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以及作品幅式、风格、书体、用途等不同情况,做到分清主次、轻重、强弱、虚实、多少。

“单纯”与“复杂”,“夸张”与“写实”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只有正确理解、合理运用,才能避免自然主义与形式主义各执一端的毛病。“复杂”而不繁琐,“写实”而不如实,“单纯”而不单调,“夸张”而不怪异是运用上述艺术手法的基本原则。任何曲解、偏执及其所产生的混乱,都必须加以澄清和纠正。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促进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新颖多样。 2001年春定稿于楚风草堂

参引书目、书论

(1)《朱乃正品艺录》(人美社1998年版),(2)张海 吉欣璋主编《书法教程》(河南美术社1993年版),(3)李刚田《边缘断想》(大象社2000年版),(4)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重庆社1993年版),(5)《周俊杰书法短论集》(河南美术社1992年版),(6)王琦《艺术形式的探索》(四川人民社1982年版),(7)唐瑞臣《书法艺术“黑白”浅说》(河南美术社1994年版),(8)郭不《从黑白世界中看书法艺术美》(《书法研究》1985年二期),(9)枕石《平正与险绝》(《书法研究》1991年三期),(10)王南溟《新空间的美学》(《书法研究》1993年三期),(11)章建明《陆维钊书论简议》(《书法研究》1991年二期),(12)蒋天耕《空白界说》(同上),(13)朱以撒《书法创作的求简趋势及意义》(同上),(14)靳继君《书法艺术的接受美学观》(《书法研究》1991年一期),(15)潘朝曦《大道纲驭书道中》(同上)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