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史 > 中国美术史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美术史(3)

 在漢代結束之後中國歷史由統一的局面進入了一個分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這時期的文化藝術沒有因為國家的分裂而停滯,反而奇異地飛躍發展起來。就其原因包括:

第一:戰亂流離雖然給社會造成破壞,但卻促進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第二:戰亂時代,提倡和平行善的佛教乃迅速發展,導致佛教藝術的興盛。

第三:讀書人不再崇尚治國的經世之術,他們個性張揚,掙脫了正統儒學的精神羈絆,進而推動了文化藝術的發展。

  這一時期畫象磚、壁畫、漆畫從技法到形式都趨於高超。卷軸畫也開始興起,一些優秀畫家如衛協、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徽、張僧繇等人逐漸脫穎而出,成為劃時代的藝術大師。

  由於繪畫藝術的興起,繪畫理論的研究也開始發端,譬如謝赫的《畫品》提出繪畫的社會功能和品評標準,建立了專業批評制度,使繪畫開始成為一個專門的領域。

南朝畫像磚

  承襲東漢的墓葬習俗,民間依然在墓中刻製畫像磚。1961 年在南京地區的南朝墓室中出土了《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磚畫中的八個人物姿態各異其趣,充分表現當時文人的瀟灑個性。圖中的榮啟期是春秋時代的名士,他與七賢有共同之處,故被畫在一起。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局部﹞,畫像磚,南朝

  魏晉時期有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等七名風流名士,因不滿暴政,乃逍遙山林,談玄醉酒,長歌當哭,不與統治者合作,世稱「竹林七賢」。後世畫家顧愷之、陸探微等仰慕他們曠達不羈的行徑,作有《竹林七賢圖》,可惜今以不存。

 

北朝石刻

  南北朝時有一位的禪宗高僧菩提達摩,他通曉大小乘佛法,於 527 年泛海到達南海,梁武帝篤信佛教,遣使請達摩至金陵。因晤談不契合,於同年渡江至北魏,寓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長達九年之久世稱「壁觀婆羅門」。他所傳的安心禪法,深受魏孝明帝的推崇。菩提達摩到中國以後開創的新禪法,經其弟子慧可等以下幾代禪師的開發,到惠能時正式形成禪宗。

  由於皇帝的推崇,佛教在當時中國北方十分興盛,加上佛教發源地的印度僧侶都在山中鑿洞修行的影響,許多人也在山洞中鑿刻繪畫,描寫佛教故事,因而留下許多佛教石刻。譬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龍門石窟開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經歷過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代,先後營造四百多年。現存窟龕有 2300 多個,雕像有十萬餘尊。龍門石窟與甘肅之敦煌、山西大同之雲崗合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石窖,是世界著名的藝術寶庫。

 

《皇后禮佛 》,浮雕石板,北魏

 


《釋迦牟尼造像 》,浮雕石板,北周

 

 

繪畫

  三國時期,戰禍連結,提倡和平行善的佛教乃迅速發展,一些西域僧人將佛教的故事畫傳到中國。吳國畫家曹不興見後,摹寫不已。他所繪的人物,衣紋折皺,緊貼身體,非常富有立體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稱。後來他的畫風為衛協所師承,再傳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等,不僅佛像畫綿延不絕,風行百代,而且人物畫也精益求精,蔚成大觀。


張僧繇 


   張僧繇是南朝梁時代繪畫成就最大者。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張僧繇擅長寫貌,梁武帝因思念出掌外州的諸皇子,命其為諸子畫像,維妙維肖,見圖如見其子。他畫鷹、鷂,鳩、鴿見之而驚飛。張僧繇吸收了天竺等外來藝術之長,在中國畫中首先採用凹凸暈染法,畫出的人物像和佛像栩栩如生,傳神逼真。 
 


張僧繇《十八宿神形圖卷 》 ﹝局部﹞,南梁

 


顧愷之 


   曹不興的再傳弟子顧愷之為東晉大畫家和文學家,他以「畫絕、才絕、痴絕」而馳名於世。顧愷之主張畫人物要有傳神之妙,其關鍵在於眼睛當中。因此他一反漢魏古拙之風,非常注重眼神。傳說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經為建業瓦棺寺畫摩詰像壁畫。他當著眾人面前為畫像點睛,觀眾爭著觀賞如堵,於是施舍的錢立刻超過百萬,從此他的名聲遠播四方。

  顧愷之所畫的人物畫,善於用淡墨暈染增強質感。他運用「鐵線描」勾勒出勁挺有力的細線,人物五官描寫細致入微,動態處理自然大方,並以人物面部的復雜表情,來隱現其內心的豐富情感。顧愷畫人物衣服的線條流暢而飄逸,優美生動,充滿藝術魅力。晚年筆法如春蠶吐絲,似拙勝巧,傅以濃色,微加點綴,而神采飄然,饒有浪漫主義的色彩。現今傳世的顧愷之作品摹本有歌頌曹植與甄氏愛情的《洛神賦圖》,和勸誡婦女德行的《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

 

顧愷之《女史箴圖 》 ﹝局部﹞,南梁


 


梁元 


   南朝除文人繪畫外,皇帝也加入了畫家的行列。從傳世的畫跡來看,南朝梁元帝蕭繹﹝約 508 ~ 554 年﹞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帝畫家。他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聰慧好學,自幼愛作書畫。當時南朝與各國友好相處,來朝貢的使臣不絕於途,蕭繹於是將各國使節繪成《職貢圖》。原圖共三十五國使,如今只存十二使,如描述滑國、波斯、百濟等使臣像,並撰文描述各國風情。原圖現已不存在,只有宋人摹本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院。
 


梁元帝蕭繹《職貢圖 》 ﹝局部﹞,南梁


 


石窟壁畫


  如果說南朝畫家以木結構的寺院為創作中心,那麼北朝畫家則是以石窟佛寺為活動場所。因木質不如石質易于保存,故至今傳世的北朝繪畫遠遠多於南朝,集中在當時開鑿的甘肅、新疆等石窟中。其中以甘肅敦煌莫高窟最引人矚目。經歷代開鑿,如今它有 492 個洞窟,4.5 萬平方公尺的壁畫,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裡的繪畫內容,大都是在講述佛祖出世前所經歷的故事,與佛出世成道後的說法場景。

 


《九色鹿本生》,敦煌壁畫,北魏

  古代的開窟贊助人和佛教藝術家在敦煌開鑿石窟,是想要按照佛教經義用人工的力量創造一個未來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佛教的人生觀、世界觀,所謂的苦、集、滅、道,輪回報應,精神不死,天國極樂等等都會在石窟的壁上呈現。

  石窟中最高的部分是「藻井」且位於最中央的一部份。佛教藝術家把這一部份繪以巧妙奇絕的圖案,用來表示天外之天、妙境之外的妙境。有了這樣一幅藻井圖案,就表明寶像莊嚴、流香溢彩、靈魂所寄、人神嚮往的極樂境界才會完整地濃縮在這個洞裡了。所以在佛教藝術家看來,創作一幅適合於藻井的圖案,在整個洞窟壁畫與造像的創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不可被輕易忽視,而且所花的功夫跟畫壁畫同樣的大。到現在被保存下來的一部份藻井圖案,無論是構圖的複雜與協調、著色的精美與絢麗,都堪稱傑作。

 

鍾貽秋、吳淑生臨摹《藻井》,敦煌 428 窟,北周

 


墓室壁畫


   除石窟壁畫外,北方的墓室壁畫也很發達,如河南鄧縣的南齊墓門彩畫磚、山西太原的北齊睿墓壁畫、嘉峪關的魏晉間墓室壁畫。其中以嘉峪關的墓室壁畫最為豐富、包括六座墓共存壁畫六千餘幅。內容包括農桑、畜牧、井飲、狩獵、林園、屯墾、營壘、庖廚、宴飲、奏樂、博奕等,從多方面生動寫實地描寫魏晉時期在兵農合一的屯墾政策制度下,兵士與民間在河西地區各式各樣的生活。
 


《進食圖》,嘉峪關墓室壁畫,魏晉南北朝

 

《耕犁圖》,嘉峪關墓室壁畫,魏晉南北朝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