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史 > 中国美术史

近现代美术-从美术革命到革命美术

中国美术史 浏览 网友供稿 投稿

 一、鲁迅与新兴版画

1.鲁迅对新兴版画的倡导及推进

(1)鲁迅对新兴版画的倡导

① 中国现代版画不是古代版画的直接延续,中国古代的复制版画在欧洲发展成创作版画,这种版画重新传入中国,得到新发展,当时被称为新兴版画,即中国现代版画;

② 鲁迅介绍欧洲版画始于1929年12月初与柔石等人合组“朝华社”, 成立这个社团的目的就是为了输入外国版画,他们先后出版五辑《艺苑朝华》;

③ 在《新俄画选》,鲁迅提到倡导版画的原因:即促进中国版画发展和革命进步。

(2)鲁迅对新兴版画的推进

① 他为木刻青年介绍范本,出版《士敏土之图》、《引玉集》、

《苏联版画选集》、《一个人的遭遇》、《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

② 与西谛合编《北平笺谱》,展览自己珍藏的版画;

③ 亲自主持举办木刻讲习会,培养训练木刻青年;

④ 亲自以“铁木艺术社”名义将木刻青年的作品出版成《木刻纪程》,送往法国举办“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

⑤ 与木刻青年通信不断,指导创作。

左翼美术家联盟

① 历史背景

2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 建立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美术家联盟成立,标志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形成。左翼文艺是一种以文艺大众化作为中心思想开展的国际性艺术思潮。

③ 艺术主题

左翼文艺关注的是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艺术家把歌颂他们的觉醒作为创作主题,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因此,现代版画又称作新兴版画。

④ 主要活动

a.当时左翼美术运动处于反革命“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之下,不得不化整为零,以小型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一八艺社”、“春地美术研究所”等;

b.这些小团体寿命都不太长,但他们极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办展览,出画集,短短几年就举办了两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2.新兴版画运动的骨干及其作品

(1)代表人物及作品

胡一川,《到前线去》,反映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救国运动蓬勃发展,号召人民奔赴抗日斗争前线。画面线条有力,鼓动性很强,表现了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呼声。

江丰,《码头工人》,反映上海黄浦江边一群装卸工人,迈着疲乏的双腿在行进,作者对劳动者充满同情。

③ 陈铁耕,《母与子》(1933年),儿子倚立在门框边,母亲坐在门旁,无可奈何地眺望着门外,等待着丈夫、父亲归来,下锅的米还没有着落,是30年代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的真实写照。

郑野夫,《黎明》(1933年),描绘清洁工在天不亮就开始倒马桶,作者利用路灯尚未熄灭的情节,既让人感知到事件发生的时间,又利用光源处理画面的黑白对比关系。

张望,《负伤的头》,一位工人被打伤,但是他仇恨的目光显现出一种镇定坚毅,复仇的怒火在胸中燃烧,体现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境界。

李桦,《怒吼吧!中国》(图6-21),一个壮士被捆绑在木柱上,眼睛被蒙上,但他正张大嘴怒吼,一只手正伸向一把可能够得着的匕首,一旦拿到将斩断一切绳索,获得解放。壮士象征着中国命运,希望正在实现, 概括了当时中国的现实。

⑦ 其他作品

陈烟桥《拉》、罗清桢《爸爸还在工厂里》、力群《病》和沃渣

《不愿做奴隶的妇女》等。

(2)艺术风格

① 新兴版画在左翼美术运动的影响下,使青年作者接近了劳苦大众;

② 年轻的作者把他们的作品和变革黑暗旧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将艺术献给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踏出了一条新兴的艺术道路。

二、苏区美术

革命发展与图画宣传

(1)历史背景

①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工作重点放在领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上,出现革命运动高潮,其中出现了许多插图、封面画、传单画、标语画以及石印、油印的画报;

毛泽东很重视图画宣传,在《政治周报》上提到图画宣传的重要性,并在广州开设“革命画”课程,聘请黄焯华(黄凤洲)担任老师。

(2)代表作品

① 《烧死它》

一幅业余作者的作品,表现的是中国人民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的仇 恨,把罢工比作干柴,告诉人们罢工就是工人阶级和帝国主义、军阀做斗争的手段。

②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

以大山作比喻,山头上是地主、买办、军阀与帝国主义,压在山下面的是广大劳动人民,为了展示斗争的发展,用了三幅画表现过去、现在和未来,既揭露现实斗争又宣传革命理想。

③ 《快乐的聚宴呵》、《啊!农友们》

表现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揭示农民被压迫的悲惨命运,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号召被压迫的人民起来斗争。

(3)美术工作者

北伐战争时期,专业美术工作者投笔从戎的渐多,如黄文农、关 良、倪贻德叶浅予鲁少飞司徒乔蔡若虹陈秋草等,他们都参加过北伐军的美术宣传工作,促进革命。

(4)活动区域

① 苏区、解放区美术是中国共产党在部分地区建立起红色政权时期的美术。抗战爆发之前是苏区,之后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即与国民党统治区相对应的解放区;

② 苏区、解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是农村,主要任务是军事斗争,文艺工作必须服从这一任务的需要,在物质条件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2.苏区美术工作

(1)历史背景

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1928~1930年主要农村根据地有中央区、鄂豫皖区、洪湖区和闽浙赣(遍及江西全省)及福建的大部分地区。

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到要开展文艺宣传工作来发动群众,古田会议决议是苏区文艺活动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会议后,红军中的美术活动迅速开展起来。

(2)工作内容

苏区美术工作主要是画壁画、标语画、报刊、书籍、教科书插图以及大量的油印、石印画报。作品的主题都与现实斗争有关,有的宣传革命前途,有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也有反映苏区人民生活,重视表现革命内容。

(3)工作人员

① 苏区宣传人员,作品很少署作名,仅从少量的文字记载和一些作品中,发现了少数人的姓名,如农尚智、胡烈、笃宣、苏明、飘蓬、黄奇彦、赵品三、黄亚光、黄镇、朱光等;

② 黄亚光是福建长汀人,1931年到苏区从事宣传工作,后主要从事苏区纸币、邮票的设计绘制工作;

黄镇是安徽桐城人,长征时他在红军总政治部工作,沿途画了四五百张写生,后来只留下了24张,由阿英和鲁迅辑集出版为《西行漫 记》,建国后重新出版改名为《长征画集》。

(4)历史意义

苏区美术工作也曾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但是苏区美术工作的深远历史意义,正如当时出版的《革命画集》序言所说——人民创造自己的艺术,解放自己。

三、解放区美术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美术的活动中心也从沿海城市向内地转 移,由城市生活转移到深入农村和部队生活,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新文化活动的中心。

1.鲁迅艺术学院

(1)1938年4月在延安建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是解放区艺术人才的重要集聚地,蔡若虹江丰胡一川马达古元彦涵罗工柳等都曾在“鲁艺”学习和工作;

(2)毛泽东倡导去“大鲁艺”学习的号召,成为“鲁艺”的学风和教育方针,到“大鲁艺”学习就是向社会学习,到生活中吸取创作源泉;

(3)1938年底组成的以胡一川为团长的“鲁艺木刻工作团”深入到敌后根据地参加抗敌斗争,他们的艺术实践为延安木刻风格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陕甘宁边区在思想上开展了学风、党风和文风的整顿;

(2)1942年针对当时延安文艺工作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召开文艺座谈会进行讨论,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这篇讲话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在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我国革命文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延安木刻

(1)主题变化

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延安木刻获得了质的飞跃。从那时开 始,中国现实主义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劳动人民成为了画面的主人公,占据了中心地位,这在美术史上是新事物,也是重大的历史性变化。

(2)代表作品

古元的《减租会》、《哥哥的假期》、《离婚诉》、《区政府》, 彦涵的《抢粮斗争》、《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快把他们隐藏起

来》,力群的《饮》,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彩-43),胡一川《牛犋变工队》,罗工柳的《马本斋将军的母亲》,沃渣的《把牲口夺回来》等等。

(3)历史意义

① 延安木刻后来由周恩来带到了国统区和新解放区展出,使群众认识和了解解放区生活和新的人与人关系,对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诬蔑和诽谤发挥了积极的政治作用;

② 作者关注的是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命运,是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也力求创造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作品;

③ 他们努力向民间美术学习,做到新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克服了“旧瓶装新酒”的过渡形态。

(4)代表人物

古元1919年~1996年,广东中山人。

a.8年夏参加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9月由八路军驻粤办事处介绍,到达陕北;

b.9年在“鲁艺”美术系第三期学习,1940年6月到延安碾庄乡参加农村基层工作,创作了《牛群》、《羊群》、《铡草》、《读报妇女》、《家园》等;

c.1年5月回到“鲁艺”,任美术工场木刻组长,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和文艺座谈会后创作了《减租会》,1945年任“鲁艺”美术系教员、创作组长;

d.8年调任《东北画报》社美术记者,创作了反映解放战争中英勇作战的《人桥》;

e.9年当选全国文联委员、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历任中央新闻摄影局美术研究室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副院长、院长。

彦涵1916年~2011年,江苏东海人。

5年考入杭州艺专绘画系预备科,1938年奔赴延安,入“鲁艺”美术系学习。12月随“鲁艺”木刻工作团赴敌后抗日根据地,分配在《新华日报》(华北版)社工作;

b.0年任“鲁艺”分校木刻工场场长,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

《不让敌人抢走粮食》和《狼牙山五壮士》被誉为“壮烈的进行曲”,

《向封建堡垒进军》、《审问》和《分粮图》形象地反映了土地改革情况;

c.建国后,彦涵在第一次文代会上被选为文联委员,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全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

4.其他美术活动

(1)画报、墙画(壁画)、传单画

① 画报

a.刊物有《东北画报》、晋绥地区《人民画报》,《冀南画报》,《内蒙古画报》;

b.代表人物如朱丹力群张仃李少言牛文、沙飞、尹瘦石、施展、陈叔亮等。

② 墙画、传单画

墙画,随处可见;传单画用于对敌宣传,代表作有晋察冀边区的徐灵《日兵之家》。

(2)新年画和连环画

① 新年画

a.抗战爆发后,最初就利用门神宣传抗战,将门神换成抗日战士,起到一定宣传作用;

b.8年冬,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开展新年画创作,代表有沃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江丰《念书好》、力群《丰衣足食图》、古元《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等;

c.解放战争期间出现了张仃《儿童劳军》、莫朴《五子图》、冯真《娃娃戏》等;

② 连环画

a.抗战时期,代表如力群的《刘保堂》、马达《陶端予》、沃渣

《黑土子的故事》等;

b.解放战争时期,代表如邵宇《土地》、蔡若虹《苦从何来》、吴耘《红军的妈妈》等。

(3)漫画

抗战爆发后,漫画家们奔赴延安抗日,积极举办画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提高大家认识讽刺画的作用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华君武则是解放区漫画的代表。

① 艺术历程

a.1915年~2010年,江苏无锡人,1936年上海大同大学肄业; b.1933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漫画作品,幽默感很强,但尚无明确的

思想倾向。在漫画技巧上,他模仿过德国《父与子》和白俄罗斯萨帕乔的时事漫画,并形成个人风格;

c.8年工作于延安“鲁艺”,1942年,他和张谔蔡若虹的讽刺画展引起了反响,后暂时停止内部讽刺画,转而从事反法西斯战争的漫画创作;

d.抗战胜利后,华君武转移到东北解放区,这一时期他的政治讽刺画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代表有《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的后台》、《肃清贪污游戏》。

② 艺术特点

华君武的漫画,充分表现出政治上的敏锐,爱憎分明,构思巧妙, 犀利深刻,既幽默又富有战斗性,因而既刺痛了国民党反动派,又提高了革命群众的觉悟。

四、国统区进步美术

1.抗战美术

(1)第三厅

① 1938年初,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政训处改为政治部,周恩来任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即“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 负责宣传工作;

② 三厅设有艺术处美术科,科长倪贻德,美术家有力群、丁正献王琦等;

③ “三厅”一律用“布画”作画,内容多是宣传抗战的漫画,同时也为印刷品提供画稿,还集体画壁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武汉黄鹤楼的《黄鹤楼大壁画》。

(2)木刻

① 抗战爆发后,举办“抗战木刻画展览会”,后来“三厅”美术科出版

《抗战木刻选集》。

②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

8年6月,在武汉成立,推举马达、力群、卢鸿基刘建庵、陈九为常务理事;

b.随着武汉沦陷,“木协”总会由武汉迁往四川,又迁到桂林;

c.1年皖南事变,被国民党封闭,协会只好转换形式开展工作,即1942年成立的中国木刻研究会和1946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木刻协会。

(3)漫画

① 漫画会

1936年11月4日在上海成功地举办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展出的六百余幅作品,如高龙生《国破山河在》、穆一龙《蜿蜒南下》、窦宗洛

《王道乐土》、廖冰兄《标准奴才》、陶谋基《孟姜女过关》等。

② 漫画协会

a.7年春成立了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

b.卢沟桥事变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漫画救亡协会,并创办会刊《救亡漫画》,创刊号上发表了蔡若虹的漫画《全民抗战的巨

浪》;

c.《救亡漫画》共出版12期,后被迫停刊。

③ 漫画宣传队

a.全称“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漫画界救亡协会漫画宣传队”,后离开上海进行漫画宣传。领队叶浅予,成员张乐平特伟胡考、梁白波等;

b.7年12月,南京沦陷,漫宣队撤退到武汉,隶属于政治部第三厅领导。在郭沫若的领导下,曾出版《抗战漫画》;

c.8年冬,武汉沦陷,漫画宣传队撤退到桂林,分为两队工

作,一队先后到皖南、赣东进行工作,另一队留在桂林,并与在桂林的木刻家合编《漫画与木刻》、《漫木旬刊》;

d.1年皖南事变后,漫宣队正式解散。

(4)油画

唐一禾,油画家中宣传抗战最积极的一个。

① 艺术历程

a.5年~1944年,湖北武汉人,受其兄唐义精影响习画,后考入武昌艺专;

b.4年转入北京美专学油画,受闻一多影响,参加反帝、反北洋政府卖国罪行的斗争,1926年加入北伐军,从事战地宣传工作;

c.0年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留学,1934年回国,任教于武昌艺专;

d.抗战爆发即投身抗日宣传画的创作中,表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抗战,保卫祖国的英勇斗争;

e.4年3月与其兄唐义精乘船去重庆,不幸途中罹难。

② 代表作品

a.作《正义的战争》、《还我山河》、《剿除汉奸》、《向万恶的倭寇讨还血债》等;

b.带领学生一起画了四十多幅巨型抗日宣传画,在武汉街头展览;

1940年~1944年创作《七七的号角》(图6-22)、《胜利与和平》等代表作品。

 

(4)战地写生

① 战地写生队

a.以沈逸千为首,黄肇昌、彭华士参加组成的;

b.自1940年2月起,从成都到西安,然后经榆林到延安,一路进行战地写生,他们在延安“鲁艺”举行了“战地写生画展”,又继续南下豫鄂战场,1941年底回到重庆。

② 战地写生团

a.吴作人和中央大学艺术系部分师生组成了“战地写生团”,吴作人任团长,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障碍到前线实地写生,搜集抗战素材,由于形势恶化,未能继续下去;

b.吴作人并未屈服,1943~1945年,赴青康高原、戈壁滩、四川、泸定桥、青海及藏民生活地区,画了大量速写、水彩,代表作《乌拉差》、《负水女》(彩-41)等。

(5)代表人物

韩乐

1898年~1947年,吉林龙井人,地下党员,是我国旅欧画家中最先把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的人,为保护古代文物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

a.0年入上海美专学习,后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37年到东北救亡总会工作;

b.4年定居兰州,画天兰铁路、培黎学校、风土人情,创作《青海塔尔寺庙会》;

c.6~1947年两次去新疆克孜尔考古挖掘,进行整理研究,他对克孜尔石窟进行了编号并做了壁画临摹,是“第一个研究克孜尔壁画的中国画家”(叶浅予);

d.7年7月30日因飞机失事而遇难,新中国成立以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司徒乔1902~1958年,广东开平人。抗战期间到新疆写生,抗战胜利后, 到灾区写生,并举办“灾情画展”,作品《五个警察一个O》受鲁迅重 视。

蒋兆和1904年~1986年,出生于四川泸州。

a.0年到上海,画过广告、搞过舞台布景和时装设计等工作, 自学西画和雕塑;

8年受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35年秋迁居北平,以办画室授徒为业,创作了油画《一个铜子一碗茶》;

c.抗战期间,历时三年制作完成巨幅作品《流民图》,对中国近代人物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庞薰琹1906年~1985年,江苏常熟人。

a.5年留学法国,1929年回国在上海先后组织了苔蒙画会及决澜社;

b.4年展出油画《地之子》,描绘了当时农村破产的景象,受到了反动当局的恐吓;

c.9年以后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贵州苗寨搜集了大量装饰纹样资料。

李可染1907年~1989年,江苏徐州人。

a.3岁向钱食芝学习山水画,后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师从林风眠学油画;

b.抗战爆发后到第三厅美术科工作,后对水牛产生兴趣,水牛牧童成了他的题材之一;

c.6年到国立北平艺专任教,工作之余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得到他们真传亲授。

吴作人1908年~1997年,祖籍安徽泾县,生于苏州。

a.7年考入上海艺大,素描受徐悲鸿的赞赏,后转入南国艺术学院,参加“南国社”;

b.0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法留学,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西蒙教授工作室,后投考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获金质奖章和“桂冠 生”称号;

c.5年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

关山月1912年~2000年,广东阳江人。

a.6年进高剑父主办的春睡画院学习;

b.抗战爆发后,绘制了一批有关抗战题材的作品并举办展览, 1943年到西安、兰州等西北地区旅行写生,后又到云、贵、川以及泰国进行写生;

c.出版有《西南·西北纪行画集》和《南洋纪行画集》。

⑧ 冯法禩1914年~2009年,安徽庐江人。

抗战时期在抗敌演剧队工作,创作大量写生作品,留下战时生活的生动纪录。

(6)代表作品

① 中国画如徐悲鸿《飞将军从天而降》、张善孖《怒吼吧!中国》;

② 油画如吴作人《黄帝战蚩尤》、张安治《后羿射日》,司徒乔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彩-42);

③ 吴作人《不死的城》、《空袭下的母亲》、吕霞光《战时首都之冬》、王式廓《台儿庄大战》、冯法禩《平型关大战》等直接反映现实生活。

2.为争取民主而斗争的美术

在为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漫画和木刻依然以其特有的战斗精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漫画

① 抗战时期的漫画展览会

a.抗战阶段,进步报刊停办,漫画就以展览会的形式出现,形成漫画创作的一个高潮

b.5年3月15日,由张光宇、叶浅予丁聪廖冰兄特伟沈同衡余所亚张文元八位漫画家举行了“漫画联展”;

c.5年3月25日,高龙生、汪子美展出《幻想曲》漫画展,谢趣生展出《鬼趣图》,张光宇展出《西游漫记》,廖冰兄展出《猫国春秋》;

d.作品大多加工较精,着色制作比较完整。其内容针对国民党反动派与敌伪勾结、特务横行、经济崩溃、物价飞涨与民不聊生等黑暗统治等进行犀利深邃的揭露。

《猫国春秋》、《教授之餐》的作者廖冰兄(1915-2006年),原籍广西武宣,成长于广州。少时父丧母嫁,与外祖母及其妹廖冰相依为 命。他原名东生,根据其妹的名字又名冰兄。193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漫画。1938年到武汉参加三厅漫画宣传队,从事抗战美术宣传。

② 抗战胜利后的漫画家活动

抗战胜利后,漫画家集中在上海,这一时期革命形势发展很快,革命力量不断壮大,蒋家王朝加速崩溃,为漫画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上海出版的《民主》等许多进步报刊为漫画家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园地。在这些报刊上发表作品的作者有丁聪,《周报》的封面画全是他画的。米谷主要给《文萃》作画。沈同衡(石东)主要给《文萃》、《周报》、《文汇报》作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则是《申报》的特邀稿。此外还有张文元陶谋基方成等。

③ 代表人物

a.米谷

1918年~1986年,原名朱吾石,浙江海宁人。

第一,1934~1937年在杭州国立艺专高中部和上海美专西画系学习;

第二,1938年到延安,在陕北公学和“鲁艺”美术系学习,后到新四军一师政治部文工团任美术组组长;

第三,1946年在上海参加全国漫画家协会。擅长政治讽刺画,代表作有《打肿面孔充胖子》、《蒋小二过年,过了今年没明年》等。

b.丁聪1916年~2009年,上海人,其父丁悚是美术界前辈。

第一,长期以“小丁”为笔名发表作品,曾从事画报编辑和剧团服装、舞台布景设计工作;

第二,他的漫画生涯始于1933年,193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1945年在重庆参加“漫画联展”,代表作《花街》、《现象图》和《现实图》。

c.张乐平1910年~1992年,原名张升,浙江海盐人。

第一,15岁到上海当学徒,在挨打受骂中体验到人间的不平和辛酸;

第二,“三毛”是张乐平从抗战前就开始创作的一个漫画形象,初以《三毛外传》与大家见面,那时“三毛”不过是个顽童,作者以滑稽逗人发笑的情节为生活增添一点乐趣;

第三,抗战爆发后,张乐平参加了漫画宣传队,又创作《三毛从军记》(图6-23),将“三毛”置于国民党军队中,通过其不幸遭遇反映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黑暗;

第四,后创作《三毛流浪记》,将“三毛”塑造成旧社会受尽歧视和凌辱的流浪儿,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并参照切身感受,将人物刻画得真实,富有典型性,引起人们同情。

 

 

④ 漫画工学团

a.沈同衡于1947年5月11日在上海正式成立“漫画工学团”,是在民主运动中,在上海出现的一个从事漫画活动的秘密团体,参加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美术青年;

b.曾集体参加交通大学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的漫画宣传品的绘制,创办《漫画新军》;

c.8年,上海进步刊物被禁,漫画工学团采取小型地下流动展览,每月展出一次,创作《春梦图》、《送葬曲》,并在大学巡回展出,后被当局破坏;

d.在白色恐怖情况下,漫画工学团停止活动,团员奔赴解放区, 沈同衡转移到香港。

(3)木刻

① 木刻展览

a.5年下半年,举行了木刻联展,后移展于延安、重庆,举行“渝延木刻展览会”;

b.6年,“木研会”迁到上海之后改名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 1946年9月18日举办“抗战八年木刻展”,是新兴木刻最大的一次全国性木刻展,并出版《抗战八年木刻选集》。

② 代表人物

a.李桦,1907年~1994年,广东番禺人。

第一,1927年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毕业,1930年入东京川端画学校学习;

第二,1932年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开始自学版画,

1934年举行个人版画展;

第三,鲁迅的艺术观点对李桦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40年代是创作高潮,代表作有《怒潮》(组画)、《民主死

不了——痛悼李公朴、闻一多二公》等;

第五,作品战斗性强,画风坚实有力,质朴清新,1947年李桦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不畏强暴,画成水墨画《天桥人物》和《窑工血

汗》。

b.黄新波,1916年~1980年,广东台山人,出生在华侨工人家庭。

第一,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时在新亚学艺传习所及上海美专学习;

第二,上海木刻作者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出版木刻集《路碑》、

《心曲》,1938年入党;

第三,1945年任《华商报》记者,组织人间画会、人间书屋的活动,举办“解放区木刻展览”、“新波木刻油画展”。代表作有《控诉》、

《卖血后》、《香港跑马地之旁》等;

第四,风格以强烈的黑白对比和强有力的线条,表达出人民对旧社会愤怒之情,深沉感人。

c.其他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一,如邵克萍《夜阑人静》、王麦杆《放回来的爸爸》(图6- 24)、王树艺《自行失踪的人》、张漾兮《人市》等;

第二,汪刃锋杨可扬、赵延年40年代的优秀作品则集中收录在《刃锋木刻集》(1947年)和《可扬延年木刻选集》(1950年)中。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